[黑白明室] 第一次沖片


|
第一次沖片 (by 小帽(Hat))

由於發生了一個美麗的錯誤,誤將一卷 ISO 100 的黑白底片當成 50 的下去拍,如此一來擔心交付給沖印店直接機器沖的話,即便事前交待了,還是義無反顧的按照原先的設定丟進去處理,沒有店家會為了你一卷底片特地大費周章的個別處理,除非是額外向你收取費用。雖然稱不上是什麼大作,但還是會想珍惜自己拍的東西,於是在心裡頭萌芽很久的念頭:自己手沖底片,就決定以這件事情為起點,開始進行吧。

關於自己在家手沖黑白片,之前以做了不少功課,只沖片不放相的話,是不需要準備暗房的,只要有一個暗袋即可。於是開始上網購入所需用品,網路上已經有相當足夠的參考資訊了,不過看很多之後,有的前輩會依照個人習慣去搭配用具跟藥水;有的前輩會簡略其過程直接跳到結果,由於是第一次自己動手,還是慢慢的相當謹慎去閱讀了不少的參考資訊。藥水是在露天拍賣買一套的,其實自己也還搞不太懂沖片究竟需要什麼哪些藥水,廠牌跟藥水名稱也都不是很清楚,在高雄的店家也幾乎已經沒有在賣藥水的了,好像只剩鹽埕區的科隆有,去看了一下卻都是積了一層厚厚的灰,想想還是上網買一次解決比較乾脆。

屁了一堆也該切入主題了,對於一個從零開始的新手來說,個人準備來沖片的東西如下:

剪刀 x1(家裡隨便拿一把)
1000cc 量杯 x2(用來調配顯影液原液用的,也可以拿來沖片時放藥水或加減清水控溫)
500cc 量杯 x3 (可沖兩卷 135mm 的沖片罐一次藥水量為 500cc,用來準備顯影、急制、定影三種藥水,手腳快一點後面兩種可以水洗時再來弄)
100cc 量杯 x1 (為測量容量較小的藥水使用)
漏斗 x2 (因為賣場是兩個一起賣)
100 度溫度計 x3 (不過好像買到小學生上課用的教具,相當不準,所以就拿來攪拌藥水)
200 度溫度計 x1 (朋友贊助的,很準)
除水海綿 x2 (買了賣場的洗車用海綿,第一次用覺得不好用,可以不需準備,在晾乾前用兩根手指夾住往下拉除水即可)
計時器 x1(原本想說拿手機替代,但後來想到說要是沖一半有來電就毀了,而且過程中手都是濕的,也不太適合接觸手機)
塑膠盆 x1(裝清水控溫,晾乾瓶瓶罐罐也可以方便整理收納)
塑膠桶 x1(裝清水控溫,大容器擇一即可)
濾水器 x1(簡易行的即可,因為自來水雜質太多,不過濾你會後悔)
沖片罐 x1(PATERSON 沖片罐,有兩個片夾, 120 跟 135 可以共用)
暗袋 x1(上網買最大號的,以免上底片時活動受限)
夾子(拿家裡的曬衣夾即可,沖完底片要晾乾拉直用的時候的)




第一次沖片 (by 小帽(Hat))

第一次沖的黑白底片是大陸的公元 ERA 100,之前買太多放到過期了還沒拍完,大陸品質擔心不能冰太久,本來是想先拿來打掉,這次剛好可以順便測試一下沖片的程序跟手感,開工之前到無忌論壇的公元膠卷集中營找了一下參考數據,由於文章內的數據搭配了各種不同的顯影藥水,誠如上段所言,講太多我其實也搞不太懂,只能找些零星一樣也是使用 Kodak D-76的數據來參考。爬了幾天的文找到了一些參考數據。

ERA 100 , D-76, 20度, 8分~8分半
ERA 100 當 50 的用, D-76, 20度, 10分
ERA 100 push 400, D-76, 20度, 19分
迫沖經驗公式:(一級)正常顯影時間x1.4,(二級)正常顯影時間x1.4x1.4......


準備要沖的兩卷底片,一卷是用 ISO 100 測光下去拍,另一卷是不小心調到 ISO 50,本來想分兩次沖,但文章裡有提到這隻底片感光度其實不足 100,大約是落在 80 附近。也有人當作 50 來拍,然後也是用在 100 的數據來沖,結果感覺也是不錯。個人感覺,這一隻底片可能感光度因不同生產批會有所浮動,所以決定取一個中間值兩卷一起沖,可以省點藥水,也順便試試看手上這一批(不過也只剩三卷)適合的數據。底下是我第一次沖片的數據跟程序。

第一次手沖數據
一卷測光基準 ISO 50
一卷測光基準 ISO 100
D-76 1:1 , 20 度, 9 分



沖片程序筆記(藥水先泡好放在量杯裡,容量一律是 500cc,溫度一律控制在 20 度c)

1. (預濕)20度c 過濾水倒入沖片罐,輕輕搖晃約一分鐘 (方式不定)。

2. (顯影)D-76 儲存液沖泡比例 1:1,沖片時間 9 分鐘。10 秒內將藥水倒入,前 30 秒不停搖晃,速度約每 5 秒搖晃 6 下(180度算一下),感受藥水來回的充分流動,完全的經過底片。之後每 30 秒搖晃一次,直到顯影時間結速前 10 秒將藥水倒出。
( 1:1 = 250:250 )

3. (急制)柯達指示型停影濃縮液 Kodak Indicator Stop Bath,藥水稀釋比例 1:63,時間 30 秒。
( 1:63 = 7.8125:492.1875 約= 8:492 )

4. (定影)柯達定影制液 Kodafix Solution,藥水稀釋比例 1:3,要入後連續搖晃,時間 5 到 10 分鐘。藥水可回收使用 2 到 3 次(在回收瓶上註明用過次數),直到定影時間超過廠商建議值兩倍以上,表示藥水已失效,應該丟棄。
( 1:3 = 125:375 )

5. (第一次水洗)以 2 倍定影的時間去作底片水洗,將 20 度c 的清水倒入不斷搖晃或旋轉片軸,每 15 秒換水一次;或接水管直接往裡沖 20 分鐘,唯需注意溫度的控制。

6. (海波)柯達海波去除劑 Hypo Clearing Agent,直接將貯存液 1:4 稀釋,時間 2 分鐘,並不停搖晃。
( 1:4 = 100:400 )

7. (第二次水洗)將 20 度c 的清水倒入不斷搖晃或旋轉片軸,每 15 秒換水一次;或接水管直接往裡沖 20 分鐘,唯需注意溫度的控制。

8. (水斑防止)柯達水滴去除液 Photo Flo 200,使用時以 200 倍的清水稀釋(1:200),時間 15 到 20 秒。
( 1:200 = 2.4876:497.5124 取 2:498,可以拿吸管吸兩滴差不多了)




第一次沖片 (by 小帽(Hat))

第一次沖片的結果就是一整個手忙腳亂,還弄斷一個 500cc 量杯的手把,有一點需要改進的就是控制藥水溫度的程序,應該要先全部都泡好並確定藥水溫度,稍微拿捏一下室溫對藥水的變化影響,較後面步驟的藥水可以控制在 19.5 度 c,避免溫度升高而影響底片的化學變化,全部泡好之後再開始進暗袋上底片。這次太急了,藥水只配好 D-76 就進暗袋上片,上完就拿出來開始倒清水預濕,結果清水溫度略高 20 度 c,也擔心隨後顯影會受影響出問題,就接著倒入顯影劑之後一整個停不下來了。

不過全部弄完感覺好像也還蠻不錯的,對於距離一年多前在顏老師的暗房沖過一次之後來說。成品出來的時候還看不出來到底成功還是失敗,因為拍完冰在冰箱太久了,都忘記自己是拍哪些場景、是什麼樣的光線反差了。等拿去店家掃描跟洗出來之後,再來做下一階段的分享吧。如果跟想像中的感覺差不多,接著就可以繼續來玩增感迫沖了。







參考文獻:
無忌論壇 - 公元膠卷集中營
蔣戴榮 - 《進階黑白攝影─Zone System的理論與實踐》









2 回應:

stonecam 提到...

倒入顯影液真的就停不下來了! 生動的描述

小帽 提到...

哈,這是有趣的經驗,自己沖片樂趣還蠻多的!